国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的成功模式,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尤其对珠海物流的发展,提升珠海海运运营水平,有重要启示。

  • “鹿特丹港”式航运中心模式
    • 鹿特丹港便是在政府统一协作基础上,以经济、信息、贸易、物流往来为中心,不断发展的典型航运中心模式。
    • 鹿特丹港位于北海和莱茵河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最佳的通达性,且和欧洲其他地区之间有着多种选择的连通方式。
    • 鹿特丹政府——港口管理局负责港口物流贸易信息的管理和决策,由管理局统一进行鹿特丹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并在政府调度基础上,实现各企业的自主经营。
    • 港口物流作为荷兰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生产总值已占到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
    • 鹿特丹港开辟的600多条航线通往全球1000多个港口。通过其高效率及专业化的运作,可自由进入3.5亿消费潜力的欧洲腹部经济区
    • 经由鹿特丹港,货物商家可将其中75%-80%货物经销欧盟其他地区,而其中20%-25%则供于荷兰本国进行消费。
    • 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显示,2016年世界最优港口基础设施排名中,荷兰鹿特丹港位居第1,且连续5年获得这一殊荣。广阔的铁路、内河、公路、近洋和管道网络,高效的海关现场办公服务,都为鹿特丹成为欧洲航运中心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使其成为了世界上贸易类型最快捷、可靠和高效的航运中心。
  •  “安特卫普港”式港口区域物流模式
    • 安特卫普港即是一种典型的区域物流模式
    • 安特卫普港在与当地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基础上,还向邻近地区进行多项投资,共同经营管理一个港口物流中心,进而不断为港口往来货主提供稳定的货物来源。
    • 安特卫普港与欧洲其他100多国家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通过与欧洲内陆的连接,发展多式联运,为港口货物流通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
    • 在此基础上,安特卫普港的300多条班轮航线连接了世界各地800多个港口,形成了公、铁、水联运的“港口-腹地式”区域物流交通网络。
  • “新加坡港”式区港联动模式
    • 新加坡首创并发展区港联动模式。
    • 新加坡港是在该国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上,进行自由港建设,进而明确了航运物流企业的具体分工,由其负责各自业务活动。
    • 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显示,2016年3月28日,中远太平洋与PSA通过下属合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内容关于共同投资,设立新加坡大型集装箱码头。根据协议,中远—新港码头有限公司将目前在新加坡帕西班让港区经营的两个旧泊位,置换成该港区三、四期项目的3-4个新泊位。新泊位不仅能够保证1.8-2万TEU型船靠泊,并将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 此次置換完成后,中远海运集团在新加坡经营的码头装卸能力将明显增加,承担枢纽港作用的能力将有所增强。预计新的4个泊位共计有400万TEU的年装卸能力。
    • 据中国港口网资料显示,新加坡港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艘船进出,年均处理全球集装箱沌口总量的25%,一辆集卡在新加坡港的通关时间仅需25秒。高效率现代化的过关处理方式为新加坡港成为世界性大港提供了基础条件。
  •   “纽约新泽西港”物流网状布局模式
    • 纽约新泽西港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港口物流网状布局模式。
    • 该港口主要是以资金雄厚的货船投资商进行运营,通过与各地不断经营贸易活动,组成了新型港口物流网状格局,因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 据国际海事信息网资料报道,2016年1-11月,纽约新泽西港通过布局全球各地港口物流格式,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2.38万TEU。其中,处理重箱418.25万TEU;空箱154.13万TEU,同比减少5.3%。
    • 据纽约新泽西州港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份进口载货集装箱同比增加9.1%至271755标箱,出口空箱同比上升4.6%至139002标箱。

 各种港口发展模式对珠海物流发展的启示

  •  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发展
    • 目前,港口物流应突破单一装卸货物的简单功能,向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发展。
    • 港口物流园区应充分借助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各类先进的物流仓储技术、自动化装卸设备,将物流产品输送到港口,形成综合功能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有利于将货物中转到国内外的其它区域,通过现代化的运输主线,汇聚仓储、包装、运输、信息服务的港口物流服务中心,或与其相关联的物流园区,使之成为层次更高、服务更优的物流网络节点。如此,不仅满足了顾客个性化需求,也可以延长服务链,增加货物在港口中转过程中的价值,提升港口物流功能。
  • 构建多元化功能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 将电子商务平台深度融入现代港口物流行业,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 使用现代物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具有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特征的辅助决策体系。物流企业可通过利用电子订货系统、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为货运交易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平台,不断促进港口物流系统更加完善与便利。
    • 综合港口物流企业、专业运输公司、电商交易双方、金融机构等中介组织,建立大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化平台,最大限度解决港口物流企业同其他组织的业务接口、金融认证体系、网络安全等问题,实现安全运营效果。应利用EDI、INTERNET 等信息技术,尽快构建统一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标准,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提供优质、高效、全面的物流服务。
  • 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运营方式
    •  加强港城、港区之间的物流网络的合理规划设计与建设,科学布局港口物流业态,实施高效的多式联运工程。
    • 例如,通过完善当地基础交通运输网络,实现铁路与公路、公路与水路、空陆联运、海陆联运等体系。合理规划多式联运枢纽,建设集约高效的多式联运中心枢纽站点。
    • 坚持价格市场化取向,合理协调铁路,公路和水路三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开放多式联运的港口物流经营资质,如推广无车承运人,让更多的物流服务企业参与;开放铁路运力,鼓励社会上符合标准的设备在铁路运行,为港口物流业务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   实行港口物流联盟形式
    • 全球航运市场的物流企业开始逐步联合,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发展力的必然趋势。
    • 因而,港口物流企业之间也应形成一种合作模式,即建立港口物流企业联盟,该联盟符合市场发展形势。为了共同参与国际港口物流贸易竞争,港口物流企业应以多种形式如园区共建、投资合作、业务拓展等,形成标准相对一致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行业规则的联盟合作群體。
    • 为此,由港口物流企业合作形成的联盟,能够共同开展港口物流产业的合作,扭转港区环境、资源的劣势,形成更加开放的战略性节点城市。例如,广西省北部湾可与湛江港口的物流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与南方地区的港口对接;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建核心区与汕头合作,做强港口物流合作试验区。如此,对外可形成强有力的联盟形式,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  规划并建设完善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
    •  政府应整体进行港口物流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继续加大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 利用港口所具有的资源、区位优势,合理规划与建设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促使各地区港口之间形成错位竞争,实现有序竞争的港口物流市场环境,以及最大化的整体效益。
    • 设立航运服务、金融保险、港口通关、船舶中介等多元化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实现政府有序的管理服务、港航企业联运与集聚运营活动。通过完善这类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港口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加快当地物流企业与港城关联企业通力合作,进一步形成具有高效率的港口物流服务网络,为发展现代化的港口物流产业提供更为完善的设施基础。
  • 充分发挥港口第三方物流优势
    •  港口应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港口物流企业应顺应市场发展形势,建立相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分发挥该主体的优势作用。
    • 其中,港口物流服务主要包含货物集散、贸易、运输、信息服务等功能,港城物流企业可通过围绕自身输送的主要货物,组建一支可提供给国内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
    • 借助这类专业定制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考虑到物流运输工具的多样化,港口物流企业还可通过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方案,实现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功能,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