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新疆产业分工与区域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14 BJL090)。

1  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讲话中指出,要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深化亚洲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加强“一带一路”在互联互通中的务实合作。“道路联通”作为互联互通建设中的基础和前提,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作用。而物流产业的集聚作为“道路联通”中的重要内容,更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那么,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区域内物流产业集聚的水平如何?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怎样的经济溢出效应?以及区域内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是否存在空间分异?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建设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19世纪马歇尔提出产业集聚以来,Alfred Weber、Porter和Krugman以及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产业集聚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其研究已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然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物流产业的集聚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都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经典的理论和完整的体系。在解释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多数研究认为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溢出作用。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Trends Business Research Ltd[1]以英国中东部地区为对象,对物流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物流产业集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Hunsoo Lee等[2]通过对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进行研究,认为其有潜力成为重要的物流聚集区,但必须以迅速吸引大量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前提。Olli Pekkarinen[3]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为研究对象,得出物流产业集聚有利于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结论。Yasanur Kayikci[4]通过研究货运物流中心在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从侧面反映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国内对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成果主要有:王珍珍[5]等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地区差异,发现物流产业集聚显著利于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关春燕[6]把全国分为东、中、西和东北4个区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4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关联度分析,表明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舒辉[7]等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武富庆[8]采用区位熵值法测量了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物流集聚水平,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的经济溢出效应,发现物流产业集聚对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负效应。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内对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较多,而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机制的分析较为缺乏。从研究对象来看,多数研究集中于全国及个别省份的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区域内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缺乏深入的研究,无法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机制,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的14个省市,即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重庆、四川、云南作为研究对象,测度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以及空间分异,以期能够丰富关于物流产业集聚方面的研究,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现,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比各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能够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发挥规模效益和外部效益,促进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以纽带的方式联系着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物流产业的集聚则会进一步产生经济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经济效应、创新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不断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2.1  物流产业集聚产生外部经济效应,能够有效的帮助集聚区内的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集聚企业通过不断交流与沟通加强了对不确定环境的认识,减少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所带来的交易费用。另外,集聚区企业通过使用公共的基础设施,降低了分散布局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2  物流产业集聚能够有效的促进集聚区内的技术创新

在物流产业集聚区内,由于距离优势,企业、人员以及信息可以进行大量的经常性的交流,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而且通过知识技术的外溢,也有助于知识技术的更新和传播,有利于集聚区内的技术创新。

2.3  物流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随着物流企业不断在地理位置上聚集,通过集群内部的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使集聚区内物流服务不断向专业化、多样化和高效化发展,从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多样化和不同层次的物流需求。同时,由于空间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进行自我强化,促使集聚规模进一步扩大。

3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测度分析

3.1  物流产业集聚测算方法

由于物流产业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其服务的专业化和效率水平与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考虑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特点,本文选定区位熵值法来测度物流产业的集聚度,通过衡量一定区域内物流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与全国物流产业就业人员占比的比值来衡量,测算公式为:

其中,LSit为i地区t时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eit和Eit分别为i地区和全国t时期的物流产业就业人员,et和Et分别为i地区和全国t时期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如果LS>1,说明物流产业的规模较大,在某区域中的集聚度较高。如果LS<1,说明物流产业的规模较小,集聚度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对物流产业并没有统一的划分,关于物流产业的统计工作也刚刚起步,发展较为不完善,作为我国传统物流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大概代表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5)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的年末就业人数作为衡量物流产业集聚的数据来源。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测算结果分析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度

地区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山西 1.05 1.05 1.03 1.13 1.17 1.14 1.09 1.07 1.16 1.17 1.09 1.15
江苏 0.98 0.96 0.97 0.92 0.89 0.88 0.84 0.84 0.84 0.84 0.69 0.66
安徽 0.83 0.88 0.89 0.85 0.86 0.84 0.81 0.84 0.88 0.85 0.91 0.88
山东 0.68 0.68 0.61 0.63 0.66 0.66 0.71 0.75 0.74 0.77 0.84 0.83
河南 0.81 1.24 0.87 0.85 0.83 0.80 0.78 0.80 0.78 0.80 1.03 0.85
陕西 1.06 1.07 1.14 1.13 1.12 1.10 1.08 1.07 1.09 1.02 1.06 1.18
甘肃 1.04 1.12 1.12 1.09 0.98 1.03 1.06 1.08 1.11 1.12 1.06 0.99
青海 1.17 1.43 1.48 1.46 1.41 1.33 1.29 1.30 1.22 1.26 1.59 1.38
宁夏 0.90 0.93 0.98 0.95 0.93 0.96 1.02 1.01 1.14 1.21 1.20 1.13
新疆 0.78 0.83 0.88 0.86 0.86 0.85 0.87 0.90 0.96 1.00 1.21 1.17
广西 1.05 1.02 1.11 1.04 1.04 1.02 1.05 1.10 1.01 1.01 1.03 0.96
重庆 1.23 1.25 1.23 1.24 1.20 1.27 1.27 1.32 1.16 1.21 2.01 2.12
四川 0.92 0.88 0.93 0.99 1.01 0.98 1.03 1.00 0.91 0.98 1.10 1.23
云南 1.46 1.37 1.61 1.52 1.23 1.32 1.27 1.14 1.14 1.03 1.00 1.04

利用样本期内的统计数据,根据(1)式测算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省市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测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从整体来看,绝大部分省份物流产业在2003-2014年期间内发展较为迅速,集聚水平都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仅有江苏、广西、云南3个省份物流产业集聚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从区域分布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度最高,西南部地区次之,东中部最低,这种分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业结构的差异,西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对资源的开发与运输成为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较大;②物流发展水平不同,东中部地区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较高,不再依赖于单纯的增加就业人员;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物流发展较为落后,对劳动力要素的依赖程度还处于较高水平,其发展仍依赖于增加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4  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4.1  模型的设定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突出,被认为是新时代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利润源”,为考察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本文根据古典经济学和制造业集聚相关理论并结合潘文卿[9]、刘修岩[11]等学者的相关模型,将物流产业集聚度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设物流产业集聚指标为幂函数,以乘积的形式计入,表示为:

Y=ALαKβLSγ    (2)

其中,Y为区域经济的增加值,LS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K为物质资本变量,L为劳动力变量,A为自然资源变量,参数α,β,γ代表弹性,而且0<α,β,γ<1,0<α+β+γ<1,对函数两边同时取对数,转化为:

lnY=lnA+αlnL+βlnK+γlnLS    (3)

假设短期内,各区域科学技术水平和自然资源状况保持不变,结合上述理论模型的推导得模型I:

lnYit01lnKit2lnLit3lnLSit+εit    (4)

为了进一步考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根据模型I的设计思路,考虑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变量,并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计入模型Ⅰ,得模型Ⅱ:

lnYit01lnKit2lnLit3lnLSit4lnINSit5lnGeit6lnFTit+εit    (5)

其中,i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省市,t表示各个时期,Y表示区域经济增加值,以各地区当年GDP表示;K表示物质资本投入,以各地区固定资本投资额表示;L表示劳动力投入,以各地区从业人员数量表示;LS表示各地区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用各地区物流产业区位熵指数表示;INS为产业结构水平,以各地区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比值表示;Ge为政府影响水平,以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FT为对外开放程度,以进出口额占GDP比重表示;β为待估系数,ε为误差项。

4.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本文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的14个省市进行研究,研究期间设定为2003-2014年。其中,对GDP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以2001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处理,消除价格因素。数据来源于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其样本的数据描述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统计描述

变量 单位 观测值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GDP 亿元 168 11817.89 12950.67 390.2 65088
K 亿元 168 7836.23 8551.57 285.12 1602
L 万人 168 431.75 297.12 42.52 42496
LS % 168 103.41 23.56 11.34 212
INS % 168 767.21 379.19 160.04 219
Ge % 168 22.31 10.25 7.91 61
FT % 168 18.79 19.58 3.59 105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

本文利用Eviews 7.0计量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固定影响模型和随机影响模型,对模型1和模型2的类型进行检验,根据F统计量的检验结果F1(13,151)=143.68,F2(13,148)=69.44,大于临界值F(13,151/148,0.05)=1.78,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P值分别为0.0000和0.0000,说明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即采用固定影响的模型。经检验最终确立固定影响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观察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同时,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发展水平不一,东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从区域层面考虑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用。另外由于样本包含时间和空间两维数据,容易产生异方差问题,因此在回归过程中运用怀特(White)异方差修正法,模型的估计结果整理如下。

对比模型1和模型2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变量均在不同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与本文的预期一致。整体而言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其边际效应大约为0.105,即物流产业集聚每增加1%能拉动区域经济0.105%的增长,说明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明显,能够有效的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劳动力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为正,随着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将分别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大约0.119%和0.663%,这说明整体而言,相比较资本要素而言,中国单纯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已经很难对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活力,劳动力的素质以及资本的投入才是当今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回归弹性系数为0.086,表明产业结构优化1%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0.086%;至于政府影响和贸易开放度回归系数均为正,但在10%显著水平下并不显著,这与潘文卿的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断降低,如果干预不当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另一方面通常认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外部市场的萎靡,重心不断向国内市场转移,其拉动作用也随之减少。

从各区域看,由于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各解释变量估计系数和显著水平也随之有所差异。受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各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变量进行具体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各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对自身经济发展都具有显著的影响,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89%、0.175%和0.046%,其中西南部的经济溢出效应最大,东中部其次,西北部最小,说明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确实存在区域差异。总体而言,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经济发展越落后,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的边际影响越大,反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越小。因为东中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已经较为成熟,其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经处于瓶颈期,单方面不断扩大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已经不能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只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集聚结构,不断进行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但是研究表明,西北部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经济溢出效应较小,不满足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可能是因为西北部地区较之东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但其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过多的依赖其资源产业,导致西北部地区虽然物流产业集聚度较高,但是其结构十分不均衡,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对经济发展的溢出作用减弱。

表3  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回归结果

变量 整体 东中部 西南部 西北部
模型 模型1 模型2 模型1 模型2 模型1 模型2 模型1 模型2
截距项C 3.135*** 3.111*** 2.535*** 3.393*** 3.003** 3.024*** 7.731*** 2.242***
(32.358) (31.729) (7.071) (10.418) (9.878) (12.560) (65.789) (15.908)
LNL 0.125*** 0.119** 0.227*** 0.133** 0.345*** 0.275*** 0.896*** 0.028***
(2.625) (2.384) (3.327) (2.176) (2.681) (3.475) (2.750) (2.811)
LNK 0.679*** 0.663*** 0.623*** 0.595*** 0.697*** 0.694*** 0.895*** 0.580***
(56.454) (47.592) (27.846) (24.559) (19.875) (29.625) (1.920) (14.607)
LNLS 0.109** 0.105** 0.109* 0.089 0.145*** 0.175*** 0.919*** 0.046***
(2.164) (1.990) (1.661) (1.120) (2.795) (30.186) (2.779) (3.236)
LNINS 0.086** 0.335*** 0.001 0.665***
(2.132) (6.134) (0.003) (3.501)
LNGE 0.092 -1.783** -0.174*** -0.786**
(0.843) (-2.248) (-2.934) (-2.568)
LNFT 0.048 -0.077 0.191*** 2.235***
(1.147) (-1.610) (2.782) (3.108)
R2 0.9950 0.9954 0.9934 0.9931 0.9849 0.9879 0.9896 0.9950
调整后的R2 0.9944 0.9947 0.9923 0.9915 0.9825 0.9848 0.9882 0.9938
F统计量 1713.49*** 1518.45*** 906.08*** 636.93*** 403.53*** 309.83*** 644.67*** 879.0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注:(1)******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2)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省市依据全国地理位置进行划分,东中部包括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西南部包括重庆、广西、四川和云南,西北部包括西北5省,即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4.4  稳健性检验

作为以上结论的稳健性检验,采用各地区物流产业产值利用(1)式重新测量物流产业集聚水平LQ并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见表4(限于篇幅,只将核心变量列出,其他回归结果略)。

表4  稳健性检验

变量 整体 东中部 西南部 西北部
模型 模型1 模型2 模型1 模型2 模型1 模型2 模型1 模型2
LNLS 0.109** 0.105** 0.109* 0.089 0.145*** 0.175*** 0.919** 0.046***
(2.164) (1.990) (1.661) (1.120) (2.795) (30.186) (2.779) (3.236)
LNLQ 0.087** 0.089*** 0.096* 0.089*** 0.063 0.044 0.213 0.179***
(2.88) (2.659) (1.842) (3.437) (0.723) (0.622) (0.521) (3.195)

由物流产业产值衡量的集聚水平的回归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的溢出效应是稳健的。除西南部地区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外,物流产业集聚对其余地区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对比物流产业集聚水平LS和LQ的回归结果,物流产业集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区域的溢出效应有较大差距,东中部地区以产值衡量的LQ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更为强烈,而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区则是以劳动力衡量的LS对区域经济溢出效应更为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东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水平较高且结构更为合理,摆脱了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增长道路,正在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而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拥有相对较多的劳动力,但是却没有相应的产值水平,表明其管理与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产业发展仍依赖于粗放的增长方式。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的14个省级行政区的2003-2014年的经济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异,并得出以下结论:(1)物流产业集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但其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2)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中部、西北部与西南部三大区域的对比分析,得出西南部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最为明显,东中部其次,西北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最小;(3)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结构合理,而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仍是通过单纯依赖增加劳动力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

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之间产能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但是一直以来,道路、运输不畅等条件深深地制约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各地区应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通过集聚效应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发挥物流服务集聚的正的外部效用。本文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同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1)各地都应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2)优化各地物流产业集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升级现有物流服务体系,充分重视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挥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3)合理规划区域物流支撑节点。考虑各地的时空差异,在经济带沿线重要城市建立物流中心,作为区域的物流支撑节点,构架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4)加大对西北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西北地区的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均衡发展,从而充分发挥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应有的拉动作用。《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Bergman. In Ptirsuit of Innovative Clusters: Main Finding from the CECD Cluster Focus Group[R]. Paper or NIS Conference on Network-and Cluster-oriented Policies, Vienna, 2001: 15~19.

[2]Hunsoo Lee, Han Mo Yang. Strategies for a Global Logistics and Economic Hub: 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t[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03,(3): 113~121.

[3]Olli Pekkarinen. Northwest Russian Transport Logistics Cluster: Finnish Perspective[J]. Lappeenrant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orthern Dimension Research Centre, 2005, (14): 76~78.

[4]Yasanur Kayikci. A Conceptual Model for Intermodal Freight Logistics Centre Location Decision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3):6297~6311.

[5]王珍珍,陈功玉.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12):49~56.

[6]关春燕.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3,(4):38~41.

[7]舒辉,周熙登,林晓伟.物流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12):49~56.

[8]武富庆,韩凤晶,李巍巍.物流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5):35~39.

[9]潘文卿,刘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37~147.

[10]谢守红,蔡海亚.中国物流产业的空间集聚及成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4):51~58.

[11]刘修岩,邵军,薛玉立.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数据的再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2,(3):52~64.

[12]刘冬梅.新常态下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59~60.

[13]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等6个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J].经济问题,2011,(1):77~80.

作者简介:龚新蜀,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张洪振,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