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回顾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成果显现,新兴动能不断积聚,经济增长的新基础初步形成。预计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16年小幅回升。供给层面行业走向恢复性回升轨道,工业生产增速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大宗散货采购、贸易升温,国内水运需求增长加速。前11月,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61.2亿吨,同比增长5.5%,增速较2016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为9005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2%。港口方面,前11月,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9.5亿吨,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同期增加3.8个百分点。

随着“去产能”政策的逐步落实,沿海散货运输市场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工业品供需关系明显改善,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快速回升,企业主动补充库存,租船需求明显改善。同时政策影响还蔓延到运力的供给,由于部分货种供不应求,船等货现象加重,加之海砂等南向北运输需求的提升,沿海船舶运输周期明显拉长,可用运力变相缩减。受上述情况影响,2017年,沿海散货运价震荡上行,运价水平明显好于前两年。12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1470.86点(年内最高点为1597.83);年均值为1148.02点,同比增长25.1%(见图1)。

煤炭

需求转好发电增长

在工业经济回暖、进口煤限制政策持续和水力发电萎缩等多方利好的共同作用下,煤炭需求表现良好。前10月,全国累计商品煤消费量31.6亿吨,同比增长3.1%;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累计煤炭消费量增幅同比分别为5.8%、2.8%、-3.3%和6.1%。

前1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累计41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较2016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电厂耗煤水平摆脱前两年颓势,前11月,六大电厂累计耗煤量同比增长15.3%,增幅较2016年同期增加15.3个百分点;日均耗煤量同比增长13.2%,增幅较2016年同期增加13.5个百分点。

供应趋紧港存偏低

2017年,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煤炭调运力度持续加大,供需格局趋于宽松。前11月,全国原煤累计产量31.4亿吨,同比增长3.7%,增速较2016年同期增加13.7个百分点;前10月,铁路煤炭发送量累计完成17.9亿吨,同比增长16.6%,增速较2016年同期增加22.1个百分点。北方主要发运港口煤炭库存量同比明显增长,前11月,秦皇岛港平均存煤同比增长53.5%;曹甸港平均存煤同比增长52.2%。

供求失衡价格高企

2017年,煤炭行业调控政策由2016年的“去产能、限产量”逐渐调整为“保供应,稳煤价”。然而,煤炭需求同比更快增长,供不应求的局面难有根本转变,煤炭价格持续震荡于高位。前11月,随着供求矛盾的持续,相关部门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积极配合,发挥降价导向作用,煤炭价格趋于平稳,下半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仅相差10元/吨。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年均值为586.3元/吨,同比增长31.9%。

政策调控维持平衡

2017年,内贸煤依旧供不应求,电厂保供压力空前,进口煤需求迎来较大的增长空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11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24928万吨,同比增长8.9%,进口煤炭规模持续放大,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内贸煤炭供应的缺口。

北方港口运量增长

受益于煤炭供需两端转好,内贸煤下水量增长空间释放。前11月,全国主要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完成6.58亿吨,同比增长13.6%,增速较2016年同期增加14.1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31亿吨,增长14.3%,增速较2016年同期增加15.2个百分点。

分港口来看,由于国家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炭汽运市场受到明显制约,截至10月底,整个环渤海港口基本实现了禁止“汽运煤”。面对增长的煤炭需求,汽运煤炭加速回流至铁路,“第一通道”大秦线受益较大。前11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39383万吨,同比增长25.9%。在调入量大幅提升及自身港口条件等因素的支撑下,秦皇岛港在加大调运力度,积极履行相关年度计划的同时不断开发潜在客户。前11月,秦皇岛港完成煤炭内贸发运量同比增长41.3%;黄骅港、唐山港内贸煤炭发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1.0%、25.1%。2017年,天津市环保局开始实施“到达天津港煤炭不再通过汽车运输”的新政,汽运货源分流,天津港内贸煤炭发运量大幅下滑,前11月内贸煤炭发运量同比下降28.3%。

周期拉长运力减少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6月30日,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共计1648艘、5348.70万DWT,与2016年年底相比减少2艘、23.71万DWT,载重吨降幅为0.4%。

由于运输周期大幅拉长,2017年实际运力供给量明显减少。面对增长较快的运输需求,市场呈现运力供不应求甚至阶段性“一船难求”的局面。

运输价格强势回升

2017年沿海煤炭运输市场呈“W”型回暖走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持续发酵和进口煤政策不断收紧的双重影响下,煤炭资源持续紧张;且2017年非煤货种海沙、矿石和粮食需求强劲,占用部分有效运力,沿海煤炭运输市场行情较前两年明显改善。上半年,煤炭价格成为影响沿海煤炭运输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受煤价影响,沿海煤炭运价在春节前和3月中旬出现两波下跌行情;下半年,受气候、货源影响,港口船舶待港时间较长,运力供应紧张,沿海煤炭运价一路走高。特别是12月份,华南港口因事故封航,南北线船舶周转时间无限拉长,市场“一船难求”,运价大幅跳涨。12月1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报收于1706.20点,为该指数自2011年发布以来的最高值(见图2)。之后,因内贸煤炭资源紧张,为了电厂保供,进口煤政策有所放松,运价理性回归。

  截至12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年均值为943.49点,同比增长52.9%;秦皇岛至广州(5万~6万DWT)和秦皇岛至上海(4万~5万DWT)两条航线的市场平均运价分别为47.3元/吨和38.8元/吨,同比分别增加16.3元/吨和13.4元/吨(见图3)。

铁矿石

钢铁产量稳步增长

2017年,钢铁“去产能”取得实质成效,政策及环保的高压态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相关企业市场份额和议价能力得到提升,黑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据兰格钢铁网数据,前10月钢铁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速高达162.2%。

高利润支撑下,钢厂生产基本满负荷运作,钢铁产量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1月,中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76480万吨、65614万吨和972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2.3%和1.1%,增速分别较2016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和减少1.3个百分点(见表)。

进口矿石保持平稳

2017年以来,环保及“去产能”压力不断增强,钢厂开工率难有提升空间,提高高品位矿利用率成为钢厂应对政府限产令、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受此影响,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前11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9.91亿吨,同比增长6.0%。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快报数据显示,前11月主要港口外贸铁矿石接卸量完成8.80亿吨,同比增长4.4%。

港口库存累创新高

2017年,国内钢铁市场继续转好,钢厂利润持续扩大,贸易商交易积极,国外矿山生产热情不减。铁矿石进口增长绝对量继续高于需求增量,加之“地条钢”整顿加剧了废钢对铁矿石的替代,供大于求的矛盾继续存在,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进一步累积,库存水平累创新高。截至12月22日,全国45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为1.45亿吨,较2016年年底增长27.2%,连续18个月持续保持在1亿吨以上。但港口库存矿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高品矿备受钢厂青睐,港口卡粉及高品澳粉存在一定供应缺口。

二程矿运平稳增长

2017年,二程矿运输需求平稳增长,其中前11月同比增长3.1%。分地区来看,随着各港口接卸能力不断提升,北方主要港口进口矿石更多地由其腹地钢厂消化,中转功能趋弱。加之环保政策不断施压,供暖季限产力度更是空前,对北方钢厂铁矿石需求形成一定制约。前11月,青岛港、连云港港和日照港铁矿石内贸发运量同比分别下降19.9%、14.8%和31.3%。2017年以来,矿石贸易相对活跃,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和南通港铁矿石内贸发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2.2%、20.2%和6.1%。

金属矿石运价向上

2017年,沿海金属矿石运输市场整体呈“W”型走势,运价水平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具体来看,除春节和3月中旬前后,因淡季特征及保供政策主导市场,煤炭运价“断崖式”下跌,累及金属矿石运价回落外,伴随煤炭市场运力的供不应求,金属矿石运价迎来近6个月的震荡上涨行情。12月29日,中国沿海(散货)金属矿石货种运价指数报收于1514.64点;指数均值为1072.74点,同比增长29.7%(见图4)。

  石油

产油平稳进口增长

前11月,中国原油生产总体平稳,但同比产量呈下跌态势。原油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原油加工量稳定攀升。两大集团主营炼厂月均开工率保持在76%左右,略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山东地炼月均开工率保持在59%水平,较2016年同期增加7个百分点。前11月,中国原油加工量完成51866万吨,同比增长5.2%,增幅较2016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主要石化产品产量总体平稳,各品种表现不一(见图5)。

  2017年,国际油价震荡回升,但由于国内油田老化枯竭、开采成本较高,原油生产企业减产情况依然明显,中国原油产量继续下降(连续第二年下降)。前11月,中国原油产量完成17564万吨,同比下降4.1%,跌幅较2016年同期有所趋缓,全年月跌幅在0.4%~4.6%。

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原油表观消费量继续增长,前11月为55691万吨,同比增长6.1%,增幅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消费增长、产量下跌和炼厂开工率特别是地炼上升趋势明显情况下,为满足生产、消费需求,中国原油进口保持强劲态势,至上半年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进口原油依存度居高不下。前11月,中国进口原油38599万吨,同比增长12.0%。月进口量均在3000万吨以上,3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点3895万吨。6月起,中国原油进口量逐月下降,至9月份反弹明显(见图6)。

  前11月,国内水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回暖,主要航运企业原油运输量大幅增长,主要港口原油吞吐量在外贸原油进港量的带动下,继续回升。但从走势上看,却是逐季回落。沿海原油运输市场行情平稳,成品油运输市场行情小幅波动。

外贸原油到港上升

前三季度,在原油进口量增长的带动下,主要港口外贸原油进港量继续上升,吞吐量呈现上涨态势。四季度,原油进口量继续处于较高水平,推动港口吞吐量继续增长,但增幅较2016年同期有所下降。北方港口在外贸进口增加的影响下,吞吐量继续上升,但增幅较2016年同期明显放缓;华东港口完成的吞吐量整体表现好于2016年同期,增幅明显上升;华南港口吞吐量表现不及2016年同期。

原油中转总体增长

前11月沿海内贸原油运输量小幅上升。由于沿海原油直达运输越来越多,特别是山东地炼获得进口配额资格,外贸进口原油增多,导致环渤海地区外贸中转量减少,大连港进口原油同比基本持平,内贸出港量大幅下跌16.5%。宁波舟山港三季度中转量回升明显,带动全年中转量上升8.4%。前11月,经青岛海关进口的原油量同比增长12.7%(基本为腹地消化),内贸出港量仅增长8.4%。受益于长江内炼厂原油进口量的提升,南京本港海进江原油量中转量明显提升,同比增长12.1%(2016年同期为下降2.9%)。

原油成油运价各异

2017年,沿海原油运输市场行情平稳,12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原油货种运价指数报收1541.72点,与年初持平。

随着国际油价震荡上扬,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走高,至12月14日,国内成品油调价已经历“十涨六跌七搁浅”共23轮的调价。据统计,下半年以来,国内零售限价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在汽柴油价涨跌冲抵后,2017年油价变动趋势由此前的下降变为增长,年内汽油累计涨幅为365元/吨,柴油为350元/吨。

成品油运输行情先扬后抑。年初,由于终端需求疲软对运输需求形成打压,之后受中石油、中石化调涨价格影响,加之节前备货需要,运输需求有所走强,运价小幅上涨;二季度,假期较多,私家车外出旅游频繁,汽油消耗量明显提升,市场有补货需求,运价续涨;三季度,成品油需求小幅波动,汽柴油需求分化,运输货源总体淡稳,沿海成品油运输市场平淡,运价走跌;进入四季度,主要炼厂检修基本结束,但为了响应国家采暖季期间针对工业企业的错峰生产号召,部分炼厂原油加工量下降,局部地区资源紧张,中下游用户补库需求提振,沿海成品油运输市场成交有所提升,运输需求呈现回暖态势。12 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成品油货种运价指数为1262.87 点,较年初增长1.9%,较上半年减少1.9个百分点。

2016年,成品油运输货源由以往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向地炼分流,但2017年,伴随地方炼厂成品油销售需通过中石油、中石化集中采购的政策逐步落实,地炼运输需求难以达到前两年的水平。加之贸易商出货同样受到政策限制,沿海成品油运输需求增长空间有限。而在运力方面,前两年运输市场较为火热的行情使得市场成品油运力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供需形势趋于宽松,导致成品油运价呈走跌态势。

2018年展望

预计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7%左右,低于2017年0.1个百分点左右。2018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投资领域,其中房地产投资方面。中央多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抑制楼市投机决心凸显,2018年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将对需求端产生影响,预计销售将继续负增长。

不过影响大宗散货需求最为深远的制造业有望延续向好走势。2017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工业企业利润在价格的推动之下出现大幅改善,其中煤炭、黑色金属是利润增速大涨的主要动力来源。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升至76.8%,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行业集中度明显攀升。2018年将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巩固期,预计相关工业行业仍将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制造业投资或将加速修复,继续对干散货运输需求形成支撑。

2018年,环保及“去产能”政策仍将持续推进,对煤炭及铁矿石需求将造成一定影响,消费量增长或趋于平稳或小幅下滑。受此影响,2018年相关货种的运输需求增长空间并不乐观,增幅低于2017年水平概率较大。同时,需求端较难出现与供给相匹配的增量幅度,后续煤炭供需整体趋向宽松将减轻船舶周转阻力,加之新增运力(对外购买为主)投放加速,原先运输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将有所缓解,预计2018年运价水平较2017年有所回落。

不过,2018年是“去产能”进入成果巩固期的一年,为保证煤炭行业“红利”,煤炭供需紧平衡状态将得以维系,电厂仍将维持较高的租船热情,沿海干散货运价也将继续呈现较好的总体走势。

  煤炭

产量呈现稳步回升

2018年,为保证煤炭供应的稳定,产煤矿的“去产能”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且今后一段时间煤炭市场仍将呈现“煤炭产能有增有去,先进产能有序增,落后产能有序去” 的结构性“去产能”格局。而在该格局下,煤炭行业产能的利用率会有明显的提高,产量将稳步回升,供不应求局面有望逐步缓解。而动力煤价格或将维持高位窄幅震荡,再次出现大涨大跌的可能性较低。

电煤需求增幅缩窄

2017年,气候因素限制水力发电、经济基本面转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等因素给予煤炭需求增长空间。2018年相关因素存有不确定性,尤其作为“天时”的气候因素,而相关政策重心已倾向于保供抑价。

此外,煤电建设投资明显放缓也将继续制约电煤需求增长。继钢铁、煤炭“去产能”之后,防范化解煤电过剩产能风险被列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淘汰、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发电企业的煤电建设投资同比下降25%,煤电新投产装机比2016年有所减少。“十三五”期间,中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

综上,预计2018年在宏观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形势下,电力需求、电力行业耗煤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在相关利好影响减弱及煤电“去产能”政策压力之下,增幅将有一定幅度的缩窄。

进口总量增幅缩窄

2017年前10月,全国煤炭消费量32.6亿吨左右,原煤产量28.53亿吨,虽然煤炭进口量攀升至2.26亿吨,但供应仍存在一定缺口。2018年,预计相关政策很有可能呈现“先松后紧”的态势。虽然减量置换持续推进将使得煤炭供应量逐步回升,但在保证煤炭行业“红利”的大背景下,供不应求局面完全得到缓解尚需时日。作为相关部门调控的重要筹码,上半年在供需仅平衡的状态下,政策放宽的情况将得以延续。而伴随先进产能的持续释放,相关检查检验力度及口岸政策也将会逐步收紧。此外,考虑到2017年煤炭进口量基数较高,预计2018年煤炭进口增幅将明显缩窄,而减量置换的进度将决定进口煤炭总量,较2017年小幅波动概率较大。

运力供给趋于宽松

2016年下半年以来,北方发运港煤炭资源持续紧张,大量船舶压港等货,周转放缓导致市场运力明显缩减,预计该情况2018年有望得到缓解。随着煤炭产量逐步回升,港口煤炭库存将在2017年基础上进一步升高,资源相对充裕将减少船舶的等货时间,运力供给将有所恢复。

预计船舶艘数的增加以及周转速度的加快将使得2018年沿海干散货运力供给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铁矿石

减产压力或将减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钢铁行业“去产能”效果显著。2017年钢铁“去产能”目标已提前完成,实际产能退出超5000 万吨,即 2016—2017 年完成近3年1.4亿吨“去产能”目标的80%多。加上1.4亿吨“地条钢”产能于10月份提前清零,实际“去产能”规模远超目标要求。2018年仍有2500万吨的“去产能”任务。不过,考虑到2016年和2017年“去产能”超额完成,2018年的实际“去产能”规模可能低于2500万吨,减产压力或将明显减轻。

矿石受抑维持平稳

2016 年12月以来,环保政策频出,从全国人大通过《环境保护税法》、环保部印发《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到2017 年2月采暖季钢铁限产50%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以看出,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

2017年是“2+26”区域采暖季大规模限产的第一年,预计未来这一政策将会常态化,力度持续升级将成为限制钢铁有效产能释放的重要因素,每年对粗钢的产量影响在3000万~4000万吨。环保限产给供给侧带来的持续约束或成“新常态”。

结合“去产能”情况,2018年预计钢铁产量增量有限,铁矿石需求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维持平稳将是大概率事件。

进口继续平稳增长

2018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及FMG四大矿业巨头前期扩建的项目纷纷投产。据中联钢的测算,2018年铁矿石的新增供应量将达到3800万吨。铁矿石进口仍将维持巨大数量规模,供给过剩格局难有转变。不过受制于国内铁矿石高库存及环保限产等情况,新一年进口增速会出现回落,预计201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将比2017年增长4%左右,增速减少至少2个百分点。

  石油

原油需求或将下降

从国内产量来看, 2016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力争稳定国内石油的产量。2017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年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左右。2017年前11月,中国原油产量完成17564万吨,预计全年完成1.9亿吨左右,同比下降4%,跌幅较2016年缩小,基本达到规划要求。预计2018年国内原油产量仍将维持在2亿吨左右的水平,不会出现大幅下降的态势,跌幅或将进一步收窄。

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17年前11月,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55691万吨,预计全年达到6亿吨左右,同比增长6%左右。2018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及环保要求,中国原油需求增幅或将同比下降。国际能源署在其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称,2018年中国石油日需求量增幅可能会降至38.5万桶( 2017年平均日需求量增幅为59万桶)。

从产需缺口来看,中国进口原油数量仍将维持在高位,但增幅保持平稳。一方面,随着原油进口权的不断放开,原油进口企业也在不断增多。商务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总量达到1.42亿吨,相比2017年的8760万吨,大幅增长62.6%,将进一步推高外贸原油进口量。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上涨或将抑制中国原油进口。2017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盘整下降,下半年快速回升。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原油价格不断攀升,WTI和Brent均创两年来新高,2017年平均油价同比上涨22%。2017年11月30日,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三次OPEC和非OPEC主要产油国会议”上,又将减产协议延长至2018年年底,这对2018年的油价走势起到了支撑作用。油价的快速上涨可能导致中国进口油源多样化,据统计,年初美国为中国第18大原油进口国,而2017年前10月已成为中国第10大原油进口国,这对OPEC和非OPEC主要产油国减产力度形成考验。2017年前11月,中国原油进口38599万吨,预计全年进口约4.2亿吨左右,增长10.5%,增幅低于2016年增长率。2018年,在中国原油产量基本稳定、需求增幅有所下降和油价不断走高的情况下,中国原油进口量增幅应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

成品油货源方面,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项目建成投产,湛江中科石化项目启动建设,国内整体炼油能力仍将进一步扩张,资源供大于求。2017年,国内产需差异进一步拉大。数据显示,仅上半年产需差就达到1643.4万吨。“十三五”期间,预计将有超过2亿吨的产能投产。2018年,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对石油消费的拉动作用也将继续减弱,沿海成品油水路运输货源量增长有限。

原油进港保持增长

2018年,原油消费量仍将平稳增长,而国内原油产量继续萎缩,考虑中国产需缺口,中国原油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推动港口外贸原油接卸量上升。

受港口油罐及疏港水平、地炼进口原油增长等影响,北方各港吞吐量增幅将继续出现分化;华东港口吞吐量完成情况比较平缓,宁波舟山港或继续小幅增长,上海港保持稳定,南京港进江原油继续回升;华南地区广州港继续回暖,湛江港在中科石化项目未上马的情况下,原油吞吐量继续平稳发展。

内贸运量继续提升

随着中国进口原油市场的放开,地炼已成为改变中国原油进口格局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进口原油二程运输格局,部分港口的环渤海湾原油中转量将继续萎缩;华东地区宁波舟山港和南京港海进江运量将继续增加。而随着2017年中国海上钻井平台数量增加,海洋油田产量或有上升,带动运量回暖;预计陆产原油下水量继续停顿。

原油运价基本平稳

成品油随着炼厂新产能的投产,预计原油加工量将继续回升,货源充沛。但随着两大集团在沿海沿线炼厂布局的日益优化和完善,水运货源总体平稳,增幅有限。而2018年伴随新成品油轮的下水,成品油运力仍将较快增长,过剩格局将对运价形成重压。综上,2018年沿海成品油运输市场行情不容乐观,尤其市场运价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执笔: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周杰 丁雨恬 龚伟东)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