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回顾

国际市场

经济回升稳健,运需受益增长

上半年,全球经济回升态势更为强劲。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信息,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达3.9%,增速较2017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为2.5%,增速较2017年加快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增速为4.9%,增速较2017年加快0.1个百分点。

据克拉克森预计,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运量约为9960万TEU,同比增长7.2%,增速较2017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其中,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量约为1367.7万TEU,增长12.1%,增速较2017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远东—欧洲航线集装箱运量约为1222.0万TEU,增长8.03.3%,增速较2017年同期加快4.7个百分点。

运力快速增长,拆船大幅下滑

上半年,随着行情复苏以及班轮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运力保持了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较快增速。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5月底,全球全集装箱船数量为5230艘、2149.4万TEU,同比增长6.7%,增速较2017年同期大幅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8000TEU以下型船下降0.3%;8000TEU及以上型船增长14.8%,增速较2017年同期加快5.3个百分点,占总运力比重为50.3%。

船舶拆解量同比大幅下滑。市场对运力需求的增长,以及租赁行情的活跃,降低船东的拆解意愿。据克拉克森统计,前4月,集装箱船拆解运力为2.58万TEU,同比锐减89.2%。运输需求持续回升,提升运力需求,闲置运力规模和比例维持低位。自年初起,中国“春节”前的货源高峰提升市场对于运力的需求,闲置运力规模持续下降并创自2015年2月以来新低。节后传统淡季,随着班轮公司加大临时停航力度,闲置运力快速回升。此后,受市场需求快速恢复带动,闲置运力规模再次快速下滑并临近低位。据Alphaliner统计,截至4月底,闲置运力规模为22.4万TEU,同比下降62.7%,占总运力比重为1.0%,增速较2017年同期减少2.0个百分点。

行情稳促需求,船租持续攀高

上半年,收益与运输市场基本面的稳定,以及班轮公司对于运力需求的增长,集装箱船租赁市场持续走高。年初,各类型船租金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延续2017年年底以来的走势继续攀高。虽然自“春节”起市场进入传统需求淡季,但在班轮公司良好的市场预期下,租船市场仍保持活跃,租金水平维持上升趋势,但升幅略有收窄。克拉克森数据显示,4月底,各类型集装箱船租金较2017年年底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涨幅居前的船型分别为4400TEU、3500TEU、1000TEU和1700TEU,分别为50.0%、35.3%、32.3%和27.1%;9000TEU型船租金涨幅为13.3%,日租金较2017年年底增加4000美元,且多数船型租金创下2015年年底以来新高。

国内市场

行情持续复苏,港口生产稳增

前5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势头稳健,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9959.30万TEU,同比增长5.4%。其中,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8856.08万TEU,增长5.5%;内河规模以上港口完成1103.22万TEU,增长4.4%。

运力持续扩大,运价回升缓慢

上半年,虽然全球经济增长趋势稳定,国际贸易的活跃带动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增长,但受同期新增运力影响,运价于年初短期冲高后即现疲软,多数航线运价震荡。年初,多条航线出现爆舱甩货情况,运价于“春节”前运输高峰期间获得提升。节后运输淡季及恢复期,运价逐周回落,直至4月初,部分航线运价推涨获得一定成功。此后运价进入震荡爬升阶段,直至6月份多数航线仍未恢复至节前水平。6月1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CCFI)为773.28点,较年初上涨5.4%;上半年CCFI均值为795.13点,同比下跌4.0%(见图1)。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SCFI)为915.22点,较年初上涨24.0%;上半年SCFI均值为775.39点,同比下跌14.0%(见表1)。

  欧洲航线:运价总体疲软。年初,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保持活跃,出口、进口贸易额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受此带动,市场运输需求稳定增长,但受运力扩张影响,航线供需基本面未能进一步改善。“春节”前出运高峰期间市场舱位出现紧张状况,时有航班满载出运。即期市场运价虽有小涨,但在班轮公司临时加班船以及预囤节后淡季货源的影响下,涨势较为疲软且时有反复。节后淡季期间,受益于班轮公司及时的运力控制措施,市场总体供需状况稳定,运价缓慢下行。随着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合并组建的海洋网联船务有限公司(ONE)于4月初运营,市场迎来新一轮经营主体的结构调整,班轮公司为维护各自市场份额大多削价竞争,运价下行探底。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于4月中旬均跌至600美元/TEU的年内低点。此后,随着运输需求的恢复,供需关系逐步改善,行情趋稳。班轮公司自4月下旬起多次执行运价推涨计划,即期市场运价小幅回升。6月1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049.98点、1159.05点,较年初分别下跌0.5%、上涨34.7%;上半年,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均值分别为1045.67点、998.56点,同比分别下跌4.5%、10.6%(见图2)。

  北美航线:货量上升利好难抵运力扩张冲击,航线运价提升势头不足。中国出口至美国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Alphaliner数据显示,前4月,远东—北美航线累计货量同比增长达13.5%。虽然运输需求增长势头良好,但船舶大型化进程加快,Alphaliner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万箱以上型船运力同比增长62.8%,增速较2017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占总运力比重升至34.1%,增速较2017年同期扩大12.1个百分点。年初,“春节”前出货高峰带动市场行情走高,但美西、美东航线表现略有分化:美西航线受运力持续扩张影响,班轮公司的运价推涨未取得实质性效果,即期市场运价小幅波动;美东航线因舱位紧张,运价推涨后获得市场需求的支撑并维持在高位。进入3月份,虽然航班基本恢复正常运营,但货主复工进度恢复缓慢,运力过剩情况较为严重,运价快速下滑。3月下旬,美西、美东航线运价较2月下旬分别下跌33.1%、28.6%。直至进入4月份,班轮公司提振市场行情以迎接5月的年度合约谈判,执行了多轮的运价推涨计划,但总体运价涨幅有限。由于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未能改善,运价自5月起即再次下行。6月1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634.10点、839.61点,较年初分别上涨3.6%、7.2%;上半年,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均值分别为625.86、857.96,同比分别下跌4.8%、3.0%(见图3)。

  澳新航线:贸易回升带动需求增长,运价冲高回落。年初,在中国出口澳洲贸易实现大幅增长带动下,出口运输需求稳定增长。海关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中国出口至澳大利亚贸易额同比增长15.5%。年初,运价走高,并于1月下旬创自2010年4月以来高位。节后,运输需求恢复较慢,加上航线运力过剩状况持续,上海港出运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仅保持在八成左右。受此影响,即期市场运价一路下跌,至5月初迎来首次回升。但运力供需失衡致涨后运价未能企稳,即期市场运价总体疲软并再次下行。6月1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澳新航线运价指数为784.94点,较年初下跌11.9%;上半年,澳新航线运价指数均值为870.23点,同比上涨32.1%(见图4)。

  南美航线:市场运输需求总体稳定,但受航线船型升级影响,运力扩张,航线基本面承压,运价震荡走低。年初,即期市场运价连续回落,直至“春节”前,因舱位出现紧张,运价才获得小幅提振,部分收复年初以来跌幅。2月中下旬,在班轮公司运力控制措施帮助下,市场总体供需维持稳定,运价平稳。此后,随着班轮公司航班恢复,运力过剩情况加剧,即期市场运价快速下滑,至4月初,运价已较节前跌去33.4%。此后,班轮公司进行多次运价推涨尝试,但由于需求不足,涨后运价大都未能企稳,运价总体震荡下行。6月1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南美航线运价指数为567.49点,较年初下跌26.1%;上半年,南美航线运价均值为651.85点,同比下跌7.2%(见图5)。

  日本航线:中日贸易持续复苏,带动运输需求回升,供需关系平稳,运价回暖并基本企稳。“春节”前运输高峰,运价获得提振,虽然节日期间略有下滑,但随着节后需求恢复,运价再次回升并基本企稳;上半年,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日本航线运价指数均值为719.56点,同比上涨8.3%(见图6)。

外贸总体稳定,内贸水路增长

前5月,外贸形势稳定,内支线运输平稳增长。据上海航运交易所不完全统计,全国主要内支线港口合计完成内支线集装箱吞吐量为657.9万TEU,同比上升4.3%。

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前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促进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增长。前5月,全国主要集装箱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为2710.0万TEU,同比增长6.3%,但区域表现分化。华北地区主要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合计为1164.74万TEU,同比增长3.0%;华东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824.6万TEU,同比增长4.2%;华南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合计为677.0万TEU,同比增长15.9%;长江沿岸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合计为43.7万TEU,同比增长2.0%。

下半年展望

国际市场

经济平稳复苏,运需保持增长

2018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IMF预测,美国得益于全球资本流入、就业市场改善、楼市高位增长和居民收入上升等有利因素支撑,预计经济增速约为2.9%,增速较2017年加快0.6个百分点;欧元区正面临结构性改革深化、核心国家“再工业化”和房地产投资扩张等利好因素,以及欧元汇率剧烈波动、民粹主义蔓延和对外贸易摩擦升级等利空因素交织的局面,预计经济增长2.4%,增速较2017年仅加快0.1个百分点;日本则在原材料进口价格上涨、对外贸易摩擦升温的背景下,经济增速由2017年的1.7%降至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经济增速由2017年的4.8%升至4.9%;东盟五国经济则受到国际资本外流与本国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预计增长5.3%,增速较2017年持平。IMF预计,2018年国际贸易将增长5.1%,增速较2017年扩大0.2个百分点;受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影响,货物贸易增速由2017年的5.4%降至5.3%。

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背景下,全球集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据克拉克森预测,2018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约为2.03亿TEU,同比增长5.1%,增速较2017年放缓0.5个百分点。其中,太平洋航线运量增长3.5%,增速较2017年放缓1.9个百分点;亚欧航线运量增长3.0%,增速较2017年放缓1.0个百分点;南北航线运量增长6.4%,增速较2017年放缓0.1个百分点。

运力增速加快,大船占比上升

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6月1日,世界全集装箱船总订单量为363艘、262.3万TEU,约占现有船队比重的12.2%。从交付期来看,预计下半年交付的运力达66.9万TEU,占现有船队比重的3.1%。如果这些运力全部如期交付,且不考虑船舶拆解量,预计2018年全年的运力将达2216.3万TEU,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17年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12000~14999TEU型船、15000及以上型船运力分别增长10.4%、33.9%(见表2)。

从拆解量看,根据前5月拆解量推算,2018年船舶拆解量约为16.8万TEU,同比大幅下降57.8%。此外,考虑到目前庞大的运力基数,预计下半年将有部分运力推迟交付。如果考虑这些因素,预计2018年年底集装箱船运力约为2188.2万TEU,同比增长5.0%,增速较2017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12000~14999TEU型船增长9.6%;15000TEU以上型船增长33.1%,上述两船型合计运力占船队比重约达25.3%,增速较2017年扩大2.9个百分点,大船比重进一步上升。

供求改善有限,反弹阻力仍在

综合分析,如考虑船舶拆解和推迟交付,2018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增速将略高于船队规模增速,但两者差距较2017年有明显收缩。加之由于此前运力存量基数已经较大,因此可用运力总体规模大于需求的基本面仍将延续,对市场行情上升的推动力将较为有限。特别是1.2万TEU以上型船运力增速明显高于其适航的东西向主干航线需求增速,主干航线运力过剩的状况难有根本转变。加上上半年大型船舶闲置运力规模收缩,若该趋势在下半年延续,市场上有效运力增幅或更高(见表3)。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前5月布伦特油价均值已达约70美元/桶,同比大幅增长约33%。受此影响,国际船用油价格同步上扬。5月,新加坡380CST价格均值已达442美元/吨,同比大幅上涨43.9%,创2014年12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均值;香港、鹿特丹、洛杉矶、休斯顿、富查伊拉等主要国际船舶加油港油价均呈上涨趋势,这将大幅推高班轮公司航线经营的燃油成本。鉴于此,班轮公司可能于下半年上调燃油附加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运价的上升提供助力。

整合陆续完成,结构趋于集中

2018年,随着国际集运市场总体环境趋于稳定及上半年ONE运营,自2014年开启的兼并潮接近尾声。从中远海控发布的公告来看,目前尚未完成的中远海控收购东方海外国际将计划于年内完成。

从航运联盟组成来看,由于目前中远海控旗下的中远海运集运与东方海外国际旗下的东方海外同属于航运联盟“OCEAN Alliance”,合并后也将继续参与该联盟航线经营,因此并购对现有三大联盟成员结构造成大幅变化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对全球集运市场的总体航线布局影响也将分别小于2016年、2017年的并购事件。

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的市场集中度CR4为53.8%,CR8为76.2%,若上述并购发生,CR4将升至57.0%,CR8将升至79.1%。集运市场集中度将提升,进而在中长期减缓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见表4)。

  国内市场

外贸总体向好,不定因素增多

2018年,中国外贸总体有望继续呈现向好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增强,发达国家对外需求保持增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愈发复杂,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危机凸显,中美贸易摩擦出现升温迹象,现有国际贸易体系受到挑战。素有对外贸易“风向标”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交情况也预示着下半年形势的复杂多变。根据第123届春季广交会成交统计,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为300.80亿美元,同比增长0.2%,增幅较2017年同期缩小6.7个百分点。成交订单中,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占比依然居高不下,达到79.1%,长单占比依然偏低,仅为20.9%,反映出货主对未来发展形势的信心仍较为有限。总体而言,2018年,中国外贸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但外部不确定性风险有所加大,中国出口集运需求也将继续呈现平缓增长态势。

运需平稳增长,供需失衡难变

2018年,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总体向好的环境下,国际集运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船队运力规模增速同样不容小觑,供大于需的基本面难以发生根本转变。上半年,国际油价上涨所引发的燃油成本上升因素,将为市场行情上升提供一定支持,但力度可能不大,班轮公司对运力规模的合理调配与控制将成为影响下半年市场行情走势的重要因素。

欧地航线:2018年,欧元区经济保持平稳复苏势头,金融系统进一步修复,固定资产投资上升,核心国家失业率下降,居民消费能力增长,但区域内结构性不平衡依然严重,民粹主义不断升级,中东欧地缘冲突未见改善,这将拖累欧洲经济增长步伐。预计中国对欧洲出口集运需求将呈现平缓增长态势。从需求和运力供应来看,下半年欧地航线将延续上半年基本面供大于求的状况。三季度传统出货高峰期,运输需求有望较二季度进一步上升。但从新船交付期来看,下半年新船多数集中在三季度交付,这将部分抵消需求上升所带来的有利因素。四季度传统淡季,运输需求将进入下行通道,加之仍有部分新船交付,供需矛盾可能加剧,届时如果班轮公司未能严控运力投放,市场行情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北美航线:2018年,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继续加快,美联储加息及缩减资产负债表吸引全球资本持续流入,非农就业率、居民家庭收入等多项指标向好。但考虑到美国近年来频频实施的贸易单边主义行为,未来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将有所上升,中国对美国出口集运需求增速将出现放缓。而运力方面,新巴拿马运河将继续吸引适航新增运力不断进入,预计全年北美航线运力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加之2017年运力存量规模已较为庞大,下半年供需关系将继续承压。尽管燃油成本上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为运价走势提供上升力,但在供需基本面总体改善程度不大的背景下,市场行情的上升空间将较为有限。

南北航线:受惠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主要资源出口国经济增速加快,带动当地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提升,2018年南北航线运输需求同比或继续增长。但由于下半年东西向主干航线新造大船交付规模庞大,班轮公司为消化欧美航线淘汰运力将继续升级南北航线船型规模。预计下半年供需关系难有大幅改善,班轮公司在各区域之间的运力调配将继续成为影响各航线行情走势的重要因素,运价可能延续近几年来的大幅波动走势。

日本航线:2018年,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同样困扰日本经济,加之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政府债务问题悬而未决和居民消费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预计经济增速较2017年减少0.5个百分点。中国出口至日本航线运输需求增长乏力,但得益于该航线上多数班轮公司的行业自律行为,总体运价水平有望平稳运行。

亚洲区域内航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全球14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广泛支持与响应,沿线国家投资规模与当地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带动亚洲区域内运输需求保持较快增速,增速明显高于全球集装箱运量增速,且继续加快1.2个百分点。但运输需求的增长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班轮公司不断增加运力投放和升级船型,预计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没有评论